本标准起草单位:沈阳变压器研究所、国家变压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西安神电电器有限公司、陕
西沪河电器设备有限公司、湖北绍新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、TCL 明创(西安)有限公司、西安盟创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魏朝晖、陶宏远、朱厚庆、金玮、赵红玉、李力军、杜建嵩、许炳亮、秦维陶。
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性点接地电阻器(以下简称电阻器)的术语和定义、产品型号、使用条件、技
本标准仅适用于35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、额定频率为50 Hz 或60 Hz 的中性点接地电阻器。
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
修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,然而,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
是否可使用这一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。
当系统发生故障中性点产生偏移时,电阻器将系统中性点强制接地并限制其故障电流,以避免系统
额定发热电流rated thermal current Jh 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条件下,电阻器在额定发热时间内允
系统在正常工作时,电阻器内通过长时工作电流,并使其温升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。
表示系统标称电压为35kV、额定电阻为20Q、额定热电流为1 000A、金属电阻器(第2 次改型设
表示系统标称电压为10kV、额定电阻为14 4fl、额定热电流为400A、非金属电阻器(初始设计)。
5.2 其他使用条件 当超出5.1 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时,须经用户与生产单位协商确认,并在
对于系统的中性点,其标称电压为:o.38/√3 kV、0.66/√3 kV、3/√3 kV、6/√3 kV、10/√3 kV、
一般情况下,长时工作电流(L)为中性点电压最大偏移5%时产生的电流(即额定发热电流的5%)。
电阻器(25。C 时)的电阻值允许偏差应在额定电阻值(基准电阻)的---5%以内。
当电阻器的电阻元件为多单元结构时,其相邻单元之间应能承受的额定工频耐受电压为:
额定工频耐受电压(kV)=每单元电阻标称电压(kV)x2.5 倍+2kV
电阻器支柱绝缘子应符合GB 8287.1 的要求,其爬电比距不应低于表3 的规定。
电阻器的套管应符合GB/I12944.1 和GB/T 12944.2 的要求,其爬电比距不应低于表3 的规定。
电阻器的其他关联器件如电流互感器、隔离开关、接地电抗器等应符合GB 1208、GB 1985、GB/T
电阻器的电阻元件可选用具有稳定线性电阻的材料制造成,这样一种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(如不锈钢等),
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(如氧化锌、碳素等),但都应确保其在工作时的电气和机械稳定性。
6.3.3 连接 电阻器的电阻元件间的连接一般都会采用栓接或焊接,且连接处的熔点不能低于电阻元件本身
6.3.5 竟体 电阻器的壳体结构应便于安装和维护。 外壳的防护等级由制
每一台电阻器所一定要进行的试验。 型式试验 每一种电阻器所进行的定期试验,用其验证
正常生产时,电阻器的型式试验应每五年进行一次。另外,若遇到以下情况之一时,需进行全部
电阻器的电阻值可采用电桥测量,测量结果(折算到25。C)应符合6.2 1 的规定。
8.4 温升试验 对电阻器施加额定电压及表1 规定的试验电流,并持续对应的时间,采用热电偶温度计
测量仪测量电阻器电阻元件的温升,其值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,且电阻元件不得有严重变形、表面不得
对于短时(10s)温升试验时的起始电流须控制在额定发热电流的±10%以内。
电阻器在经受温升试验并降至常温后.还应按8.2 的要求重新测量其电阻值。
8.5 额定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对电阻器与地之间施加表2 规定的额定工频耐受电压,应
无击穿和闪络现象。 对多单元电阻元件之间施加表2 规定的额定工频耐受电压,
8.6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对电阻器与地之间施加表2 规定的额定雷电冲击耐
受电压,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。 试验方法按GB/T 16927.1 的规定。
c)额定电压(单位为kV)、额定电阻值(单位为Q)、额定发热电流(单位为A)及额定发热时间
9.2 包装 电阻器的包装应具有防止潮湿的保护的方法,并根据不一样的规格按数量用木箱、纸箱或按合同要
电阻器在运送过程中应严禁磕碰、挤压和剧烈振动,并应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。
电阻器应在包装条件下,贮存在正常环境和温度、相对湿度不大于85%的环境中。贮存期如果超过
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、产品合格证(检验报告)、产品成套的装箱单等产品文件应随电阻器一同包